[点晴模切ERP]在制造业企业,有哪几种入报废的走账方式?
当前位置:点晴教程→点晴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 财务管理 』
制造业企业的报废走账方式,根据报废发生的环节、原因、管理精细度要求以及财务核算准则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通过生产工单(Production Order)入报废这是最标准、最推荐的方式,符合现代ERP系统(如SAP, Oracle, 用友, 金蝶)的成本核算逻辑。它能够精准地将报废成本归集到特定的产品、工单甚至生产批次上。适用场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与特定生产订单直接相关的报废,如加工错误、操作不当、设备故障导致的废品。 走账方式: 1. 工单发料时,原材料成本被归集到该工单。 2. 生产过程中发生报废,质检人员在系统中将报废数量录入到该工单。 3. 系统会自动计算这些报废品所对应的材料成本、已投入的工时成本(制造费用)。 4. 月末,工单结算时,这部分报废成本会被计入 “生产成本-废品损失” 科目,并最终影响该工单的总成本,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产品的成本率。 优点:成本核算精准,利于责任追溯和成本分析。 2. 通过成本中心(Cost Center)入报废这种方式适用于无法直接归集到某个具体工单的通用性损耗或间接报废。 适用场景: * 生产车间的公共物料损耗。 * 设备调试、试机产生的报废。 * 生产线日常维护中产生的废料(如切屑、边角料中无法再利用的部分)。 * 无法明确归属到某个工单的零星报废。 走账方式: 1. 将报废品视为一项“物料消耗”或“费用”。 2. 在系统中做一笔会计分录,直接借记某个成本中心下的 “制造费用-废品损失” 科目。 3. 月末,该成本中心的制造费用会按一定的标准(如工时)分摊到所有经过该成本中心的产品工单上。 优点:处理灵活,适用于间接费用。缺点是无法精准追溯到具体产品。 3. 通过库存盘点调整(Inventory Write-off)入报废这种方式主要针对在仓库存储过程中发现的变质、过期、损坏的物料或成品,而非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 适用场景:仓库中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因管理不善(如受潮、磕碰)、存放过期、自然老化等原因导致的报废。 走账方式: 1.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库存盘点。 2. 发现不良品后,填写盘点报告和报废申请单。 3. 经审批后,在库存管理系统中做 “盘亏”或 “库存调整”操作。 4. 系统生成会计分录:借记 “待处理财产损溢”或直接借记 “管理费用-存货盘亏/报废”,贷记 “原材料”/“库存商品”。 5. 查明原因后,如果有责任人赔偿,则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如果属于正常管理损耗,则计入当期损益。 优点:处理流程清晰,与生产流程分离。 4. 通过销售折让或售后报废处理这种方式比较特殊,是针对已经销售给客户的产品。 适用场景:客户投诉,退回不良品,且无法维修或调换,只能做报废处理。 走账方式: 1. 客户退回不良品,公司给予折让、退款或补发新品。 2. 退回的不良品办理入库手续,但入到“待处理品”或“退货”仓库。 3. 经鉴定决定报废后,进行报废处理。 4. 会计分录涉及:冲减收入、冲减成本(或确认销售费用),同时将报废品的成本从库存中转出,计入 “销售费用-售后损耗”或 “主营业务成本”。 优点:完整反映了售后退回业务的全貌。 总结与对比| 通过工单 | 成本归集与追溯 | 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报废 | 生产成本-废品损失 | 成本核算精准,利于分析和问责 | | 通过成本中心| 费用化与分摊 | 间接、公共的生产损耗 | 制造费用-废品损失 | 处理灵活,适用于间接成本 | | 通过库存调整 | 资产盘亏处理 | 仓储环节的毁损 | 管理费用-存货盘亏/报废 | 流程清晰,与生产分离 | | 通过销售处理| 收入与成本的冲减 | 客户退回的报废品 | 销售费用-售后损耗 | 完整反映售后业务 | 如何选择?理想状态:企业应尽可能地将生产报废通过 工单进行归集,这是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现实操作:大多数使用ERP系统的企业会采用 “工单为主,成本中心和库存调整为辅” 的混合模式。即:能明确工单的走工单,不能明确的走成本中心,仓库坏的走库存调整。 重要性:规范的报废走账方式不仅能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更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生产改进、绩效考核(如计算车间报废率)的数据基础。 阅读原文:原文链接 点晴模切ERP更多信息:http://moqie.clicksun.cn,联系电话:4001861886 该文章在 2025/8/28 14:25:22 编辑过 |
关键字查询
相关文章
正在查询... |